大家對這話題迴響很熱烈 所以想針對推文提到的一些部份回覆.... 有些本質球迷說,比賽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這句話沒有錯,如果聯盟是品牌,球隊是產品,比賽內容等於產品品質 回歸到產品的品質並沒有錯 但若把時間推回到P+成立前 那時台灣最好的球員都在SBL了(扣掉旅外) 理論上比賽內容一定比現在好(除了洋將的人數跟薪水不如現在) 但也一樣乏人問津 問題大家都知道 就是沒包裝 沒行銷 沒曝光 沒話題 所以P+一成立 把過去SBL不作的都作了 加上黑人鋪天蓋地的宣傳 P+就這樣作起來了 T1隔年隨之成立 也依樣畫葫蘆 主場 主視覺 成立啦啦隊 專屬頻道跟影片 中場表演嘉賓 專屬的主持人 週邊商品 主題日活動 證明這些行銷 只是基本中的基本 是吸引球迷進場的基本元素 而球賽的內容是另一面向 兩者應該是要同時並進的 至於現在的比賽內容不佳 短期最快的方法 就是整併球隊數 隊伍數減少 淘汰掉部份球員 深化球隊陣容 比較慢的方式 就再過幾年 各隊慢慢透過選秀補進球員 一開始的幻神也會慢慢減少 就像現在每年都有球員前進SBL 然後關於國際賽成績 我覺得真的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 不重要指的是"對球隊的票房影響" 不是國際賽成績不重要(每次都會有人刻意片面扭曲解讀) 如我舉了幾十次的例子 當年贏了中國 隔年的SBL有因此大幅球迷進場嗎? 並沒有 我們意外輸給了關島 被菲律賓血洗 瓊斯盃意外輸給馬來西亞 有因此票房衰退嗎? 也沒有 職業運動除了運動競技 強化整體實力外 某程度來說 更是一種娛樂 對很多花錢的球迷來說 去看球是不同於開車去外地吃飯踏青 或是去看場電影 唱個歌之外的娛樂選擇 進場就是吹冷氣 感受聲光效果 圖個熱鬧 看個表演 看一場球賽 不是所有球迷都非常籃球 知道場上在跑什麼戰術 知道這個球員擅長什麼 短板是什麼 就像我很久以前看到報導 日職或美職很多球迷 進場就只是一種習慣 跟朋友沒事就進場看球 喝杯啤酒 吃吃東西喀虎爛 這就是一種日常 所以 國際賽成績很重要嗎?(對票房而言) 我不覺得 但長期來說 如果職籃成立的時間越長 環境越成熟 體制越來越完善 就像我從中職元年看到現在 已成長非常非常多 對於台籃的實力提升一定會有幫助 只是現在還早...... 再回到昨晚提的東西 如同前面所說 燈光音效 啦啦隊表演 中場活動表演 主題日這些已經是基本中的基本 球隊在包裝行銷上 應該要塑造更多的話題讓球迷關注 話題形成後 球迷對球賽內容才會有更多期待 才能吸引球迷入場 其實題材真的很多 就是願不願意作 比如最近麥當勞 獵人套卡事件 有沒有球隊順著這個風 去談個獵人聯名球衣 Youtube圈彼此之間也會互相合作擴展粉絲群增加點閱率 球隊也可以去簽網紅 邀請網紅看球拍影片 然後影片裡放門票折扣碼 包裝球星就更是基本中的基本 大家都看過灌籃高手啊 漫畫裡在刻寫人物時都要把人物特色描繪出來 球隊想辦法更熟悉自己的球星 當然是很基本的事 連我一個不是作Marketing的隨便都能想到這麼多了 有時我真的不知道球隊的行銷預算到底都編到哪去 最後 回到現在的局面 PK1 P+ VS T1 PK2 P+ VS TPBL 自己個人猜測 鋼鐵人今年的狀況就是幫忙撐一年 明年高機率沒有鋼鐵人才是 今年就是P+累積籌碼 作為明年加入TPBL談判 TPBL今年如果沒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雙方的對抗就有可能延長 反正富邦不成問題 台鋼有機會成長 領航猿只要能維持 要繼續燒也不是不行 重點就是有沒有機會找到隊伍接替鋼鐵人的位置 那雙方可能就繼續鬥下去 早日整併 可能好 也可能不好 但反正現在就是大老闆們的意氣之爭 就看今年整體環境變化 能讓老闆們起到什麼不同想法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org.tw), 來自: 114.45.2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org.tw/basketballTW/M.1730129319.A.0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