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nzakiHAria (神崎・H・アリア)》之銘言: : 推 GuYueHu: 說印度人寫扣快卻一堆bug的是沒看過一堆寫得慢品質又差 11/17 19:43 : → GuYueHu: 的印度人 還時不時Slack上來一句can we connect 好像別 11/17 19:43 : → GuYueHu: 人隨時都有看有義務要幫他 11/17 19:43 : 推 handsome01: 上面Gu大懷疑是同公司的,Can we connect? 完全一樣 11/17 21:15 : → AxelGod: Can we connect 有辦法拒絕嗎? 好奇 11/17 21:50 : 推 s06yji3: 臉皮比他厚就可以拒絕啊。 11/17 22:19 > → AxelGod: Can we connect 有辦法拒絕嗎? 好奇 結論:看你有多少預算。 === 相對 便宜/快 的方案是先讓 AI 整理個策略大綱: "How to professionally say no at work?" 然後找個練習模仿對象 (7 隻 YT 短片) :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GAmAj28EaKg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FtU4Ia1RjuQ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3Y31HpK_OX8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1HTKTAoGXwM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hxNrTTfinUw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_tYd0DmpCcE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2zsWPWRhL_4 相較於 YT 上海量的職涯雞湯,我覺得這位 YTer 的短片是很精練實惠的。 === 如果你的預算充裕的話,可以進一步問問 AI: "Why is it hard to say no?" 目前 2024-Nov 它列出來的多半是 內在/感性 因素,例如「害怕衝突、罪惡感、 害怕錯失機會」等等;這些項目需要投入以月、季、年為單位的時間精力資源去 改善 (腦神經迴路) 才能開始看到成效。 另一個層面是 外在/底氣 因素,例如「家族/族群支援、資源儲備、身份居留權 、產業經濟風向」等等;說穿了,在你所處的時空中,是你求人還是人求你?易 言之,你的 BATNA, "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 為何?而 開發 BATNA 也是需要月、季、年為單位的投資。 === 結論:看你有多少預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org.tw), 來自: 136.61.16.5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org.tw/Soft_Job/M.1731888285.A.DD2
MoonCode: 11/18 08:11
wuyiulin: 別人在講什麼,你在講什麼?要不要先用AI幫你整理重點 11/18 10:45
wuyiulin: ? 11/18 10:45
原討論串很發散,我想談的是在推文中看到的「(在職場上) 如何拒絕?」這個題目。
B0988698088: 文章沒料不要硬回一篇 11/18 10:48
jobintan: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11/18 11:26
hobnob: 感覺可以私訊解決的…哈哈..不過謝謝分享觀點 11/18 12:17
補充一些想法: 我手邊一時找不到詳細的資料文獻出處,先憑著印象論述:之前有讀到過,就 5大人格特質中, Neuroticism 及 Agreeableness 傾向強的人,因為不善於拒絕 它人的要求,在職涯發展上的阻力、壓力相對地高;比較通俗的說法是職場上 "taker/giver" 的分別。 有這樣困擾的人,運氣相對好的,它所處的職場文化相對地正面,其管理階層能發 揮「主持公道」 (公平性, fairness; 安全感5大因素之一) 的作用。有些運氣差 的,其管理階層會偏向 taker 一方,讓 giver 個性的人心靈上枯竭。 === 上面我寫的原文部分,除了如噓文說的「無料」,更多是 無力 與 無奈 。 的確沒有什麼萬靈藥雞湯可以讓個性偏向 giver 的人 (或身處偏坦 taker 的職場 的人) 迅速脫離困境。 ※ 編輯: AmosYang (136.61.16.51 美國), 11/18/2024 15:58:58 找到一篇 2013 年的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文章 https://hbr.org/2013/04/in-the-company-of-givers-and-takers 它有給 giver 族群幾個建議,其中這一個看起來是相對地易懂、成本低的:「成 為自己的代理人 (agent) 」。 * 原本的困境是:giver G1 可能不善於拒絕 taker T1 的要求,長期失衡後 giver G1 身心枯竭。 * 這裡的建議是讓 giver G1 轉換心態, 想像自己是「 G1 的代理人 (agent) A1; 職責是保障 G1 的權益」;從 agent A1 的角度 (「保障 G1 的權益」) 來決定 如何處理 taker T1 的要求。 有興趣可以看看這篇 HBR 文章。 ※ 編輯: AmosYang (136.61.16.51 美國), 11/18/2024 16:46:35
dani1992: 11/18 19:57
lchcoding: 大大的文章都很特別 11/19 06:14
我自己的體悟是:軟工職場上除了除了呼叫電腦API 還得呼叫人腦API 。 例如這裡談到的 giver/taker/matcher 文化;昨天在 HN 上看到的月蝕題: 「工時估計」。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2187506
MoonCode: 11/18 08:11
wuyiulin: 別人在講什麼,你在講什麼?要不要先用AI幫你整理重點 11/18 10:45
wuyiulin: ? 11/18 10:45
B0988698088: 文章沒料不要硬回一篇 11/18 10:48
jobintan: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11/18 11:26
ejoz: 亞洲最大包養平台上線了 11/18 11:26
hobnob: 感覺可以私訊解決的…哈哈..不過謝謝分享觀點 11/18 12:17
dani1992: 11/18 19:57
lchcoding: 大大的文章都很特別 11/19 06:14
newuser: 要怎樣委婉的表達 你寫的code很爛 而不會傷了當事人的心? 11/19 11:51
newuser: 你直接點出他哪裡寫錯 就是幫他免費完成工作 11/19 11:53
FishRoom: 包養SD = SugarDaddy? 11/19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