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122771 (灣灣小土豆)
標題Re: [討論] 從小看棒球到現在 場上哪些變化印象最深
時間2024-07-25 11:37:39
棒球隊逐漸啦啦隊化吧。
當年興農牛快要解散的那兩年,現場的銅管樂團消失了。當興農牛的打者上場時,啦啦隊長一邊喊加油口號,一邊哼唱加油曲,自己一個人在自嗨。
多年過去了,現在啦啦隊的編制都超過20人,不僅跳舞還唱歌,甚至引入了外籍成員。
以前帶相機是為了拍球員,現在則是為了拍啦啦隊。
※ 引述《macbook12 (12吋蘋果)》之銘言:
: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計分板
: 以前多數球場都是用人工置換的
: 也就是計分版後面真的有工作人員,
: 當球隊得分時就把0換成1,2,3....如果中間工作人員稍微沒注意到時間
: 觀眾就會看到一個洞在上面~
: 聽長輩說,最早以前計分版只做到0~9...
: 有球隊單局超過10分就沒辦法顯示了...
: 這個在全面電子顯示的年代應該是很難想像的事情。
: 外野大牆上也會顯示雙方打序,也是人工置換的方式,
: 據說當年洋將來台如果是當天註冊上場,聯盟方會來不及做姓名版,
: 好像會用其他替代的方式顯示。
: ※ 引述《CrossroadMEI (江島十路)》之銘言:
: : 既然凱米連續完投完封
: : 就只好幹古了
: : 各位從小看棒球到現在也20幾年了
: : 因為時代演進 規則也不斷翻新
: : 棒球場上發生哪些變化讓大家印象最深刻?
: : 比較有印象的變化
: : 1.好壞球顯示從SBO變成BSO
: : 2.以前執行雙殺 二游習慣壘包用「掃」過去的
: : 現在有電視挑戰 一定得確實踩到壘包
: : 3.現在敬遠只是總教練簡單比四 幾秒鐘的事情
: : 以前敬遠捕手得站起來確實接到4壞球
: : 甚至偶爾會發生敬遠球硬被敲出去
: : 或是因為捕手過早離開接捕區發生「捕手犯規」等等
: : 4.看到明星賽葉總重拾面罩
: : 想起以前本壘攻防就是跑者跟捕手的肉搏戰
: : 現在因為有波西條款 回本壘得分變成一項紳士運動
: : 5.突破僵局制
: : 原本是國際賽事為了加速賽程進展
: : 而新增的一項規則
: : 也不少棒球迷覺得這樣破壞本質
: : 結果因為疫情賽季 大聯盟率先將突破僵局導入例行賽
: : 從此一試成主顧回不去了
: : 本季中職也正式納入例行賽使用
: : 6.中文隊名球衣幾乎滅絕
: : 以前球衣正面都會打上「兄弟」、「興農」、「統一」等企業名稱
: : 現在除了黃金聖衣
: : 基本上已全數被英文隊名取代
: : 7.國聯投手打擊變DH
: : 以前看大聯盟比賽到國聯主場
: : 就能看到投手要拎棒子上場 感覺很有趣
: : 像之前教士投手Camarena尻薛蛇一發滿貫砲 直接洗版
: : 現在大聯盟比賽就沒有辦法體驗這種反差感了
: : 從以前到現在因為規則改變而造成的變化
: : 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呢?
: : ----
: : Sent from BePTT on my Google Pixel 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org.tw), 來自: 180.217.47.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org.tw/Baseball/M.1721878660.A.3C9
推 ymca0135: 這倒是真的 07/25 11:40
→ ymca0135: 賽後回家整理記憶卡,5%拍球員,其他都啦啦隊 07/25 11:40
推 zhickun: 那些老式應援真的不要再出來了,像去年底的亞錦賽,帶的 07/25 12:08
→ zhickun: 爛又只會喊便當便當 07/25 12:08
推 ponsquare: 傳統應援很吃帶的人的控場能力 像達平大概就是檯面 07/25 12:33
推 FishRoom: 有錢人一堆包養好嗎 07/25 12:33 → ponsquare: 上帶傳統應援最強的團長 07/25 12:33
→ ponsquare: 其他人帶都有種違和的感覺 07/25 12:33
→ CrossroadMEI: 標哥以前氣氛很好 就是因為歌單一整排啊 只會便當 07/25 12:35
→ CrossroadMEI: 便當 我周思齊×53的就不要說什麼自己是傳統派了 07/25 12:35
推 AccLaborGo: 現場拍球員的還是很多,嫌啦啦隊的一年不知道進場幾 07/25 12:46
推 KsiR: 學生妹被包養多嗎 07/25 12:46 → AccLaborGo: 次 07/25 12:46
推 nsk: 棒協主導的U系列丶和海外賽應援 還是很傳統加油方式 07/25 12:53
→ jerrylin: 每天都有啦啦隊看好爽喔 07/25 13:04
推 jimelvis: 推標哥 達平,有人氣味 且應援節奏 都控制得宜 07/25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