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nny1991225 (桑妮)
標題Re: [魔戒]出版社:討論翻譯的人極少 多流於意識型態
時間2024-03-22 11:46:02
: (3)黃油司康餅
: 她覺得翻成奶油會讓人聯想到白色奶油,因為臺灣人口語中混用鮮奶油和奶油。
: 但這是傳統英國食物,黃奶油烤的。
: 不過也確定會修改了,我猜應該也就直接改成奶油。
: 我個人認知:
: 其實黃油司康餅應該就是徐志摩配閒書時吃的牛油烤餅。
: 在美國改叫比司吉,臺灣大概是叫原味司康。
: 英國的比司吉=美國的曲奇 =臺灣的餅乾。
: 英國的司康 =美國的比司吉 =臺灣的原味司康。
: 美國的司康 =臺灣的葡萄(乾)司康。
從現代食譜的讀法來說,
英國的比司吉=美國的曲奇=臺灣的餅乾
這個公式沒錯。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恐怕跟英國移民美洲的歷史脈絡有關,這部分歡迎考
據控自行跳進兔子洞......不少字典語源的說法是cookie本來在英國就是Biscuit的變種之
一,到了美洲後因為各地物料跟製程的習慣有差,變成cookie獨立指涉現在大家知道的
那種軟式薄餅乾。
換言之,其實上面那個公式可以再改成這樣:
biscuit (UK)= cookie (UK)= cookie (US)
比較有爭議的會是英國的司康=美國的比司吉=臺灣的原味司康。
在台灣,我想很多人真的分不出scone (UK)跟biscuit (US),但兩者在外文語境中是有差
別的。實際上,有做過烘培的人應該會知道,美國所謂的biscuit一般是指
American southern biscuit,這是為什麼過去肯德基會賣比司吉的原因,因為在美國南
方的地方料理傳統中,賣了超過百年的炸雞組合就是炸雞配比司吉。雖然美國南方的比司
吉的確是來自英國,但這個版本的biscuit有個重大特徵是含油量極高──一定會加入大
量的奶油和牛奶,比較傳統的作法更會使用所謂的酪乳或白脫牛乳(buttermilk,注意,
其實白脫是中國的南方話音譯XD 支語警察雷達啟動否?)。可以說,在美國的語境下,
biscuit就是要香酥豐腴,沒有大量的乳製品跟蓬鬆質感是不對的。
比起來,英國的scone雖然造型上跟biscuit相似,但其實吃起來偏乾實,原因是因為
scone通常會加入蛋跟鮮奶油。美式比司吉就很單純,你只要有麵粉+奶油+牛奶(或酪乳)
就行,想要蓬鬆口感就再多放正確比例的發粉。還有一點是,美式比司吉其實是「鹹」的
──調味上,不會真的把southern biscuit弄成明顯的甜品,雖然以南方的吃法來說,
最後都是會配上蜂蜜跟炸雞這樣,弄成甜甜鹹鹹的,才是biscuit的正宗吃法。
--
艾德華: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上百歲的吸血鬼愛上16歲的女孩有多荒唐。他們肯
定會想:一個有一世紀歷練的文藝青年會和愛看醜女貝蒂的女孩聊些什麼呢?
刀鋒:上帝阿!打從預告片上映時我就覺得你們這對狗男女噁心死了!
每晚我都做同一個惡夢,追著同一個小白臉,手中緊握著要捅進他胸口的木樁。
但每一個晚上......我總在釘死那個混蛋前就醒了! By 刀鋒戰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org.tw), 來自: 61.220.18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org.tw/C_Chat/M.1711079165.A.CDE
推 jileen: 長知識了... 03/22 11:47
→ zsp9081a: 不過像這種完全是本土沒有的飲食,要精確翻譯本來就很 03/22 11:56
→ zsp9081a: 困難,不過畢竟抓不到其他地方鞭,只好盯著這幾個小問 03/22 11:56
→ zsp9081a: 題一直錘了 03/22 11:56
推 palapalanhu: 專業 03/22 12:13
推 wiimas: 我哥上包養網被我抓包.. 03/22 12:13 推 Qorqios: 餓了 03/22 12:25
→ atari77: 推專業 不過這樣翻譯已經還要加上考據學 是還要請歷史專 03/22 12:38
→ atari77: 家來嗎 這樣太可怕了 03/22 12:38
推 avans: 推姿勢+ 03/22 12:47
→ linzero: 沒想去細究的話,單純字詞音譯即可 03/22 12:53
推 Branlli: 有人包養過洋鬼子嗎 03/22 12:53